来源:国际金融报
图虫创意 图
摄影 吴斯洁/制图 潘晟
编者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正在这一重要理念之下聚焦发力。近日,《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强调“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本报即日起将推出“我们的城市”系列报道,或宏大叙事,或微观素描,以期记录“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长宁:
打造智慧健康养老
“新华样本”
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加快发展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是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被评为“全国首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街道”的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在养老方面的布局或有样本借鉴意义。
在新华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下称“中心”),记者最大的感受是,这里和传统印象中的养老中心不同,它更像是一个老年人聚会玩乐的会所,没有沉闷、衰败之气,而是充盈着阳光、温暖的朝气蓬勃的氛围。
据悉,中心设有长者照护之家、老年日间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护理站、居家养老服务站、认知障碍症照护专区等,可提供助餐、助浴、长期照护等20多项服务。中心的共享会客厅、音乐室、老上海风情摄影室、书画展室等深受老人欢迎,并通过定制式、秒杀式、预约式等手段,促进老年人积极自主地参与活动。此外,中心以膳食健康化、适老化为前提,根据节气打造“四季养生”、“点心工坊”等品牌,不仅提供堂吃、自取服务,更将餐食送到老年活动室、“物业+养老”服务点,日助餐量已达200余客。每周二、周四提供中西式点心预定,满足老人多样化餐食需求,周供应达到100多份。
在老龄化背景下,对于不少家庭来说,照顾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是一件专业且需要耗费巨大精力的事。
“目前,新华街道已对3800余位老人进行了认知障碍症前期筛查。”中心工作人员范悦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其中,在55至74岁的2600多位老人中,有26%属于认知障碍症高危老人;75岁以上的1200多位老人中,31.5%属于认知障碍症高危老人。
“认知障碍症只会迟到,不会不到。”范悦说。
针对这一情况,新华街道会同第三方机构全面开展社区宣导、早期筛查、社区预防、家庭支持、专业干预、照护机构入驻等认知症全链条服务,引导老年人积极、正确应对认知障碍症,提高健康生活水平。
由于认知障碍老人记忆力下降,容易走错房间,但他们对颜色很敏感,因此,认知障碍症照护专区将不同房间的墙纸用了不同的颜色,防止老人走错。
同样,马桶盖特意被设置为醒目的绿色,也是为了方便老人迅速找到马桶。
认知障碍症照护专区走廊里有一扇通向天台的门,平时都是上锁的。鉴于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可能会执着于开门,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这扇门被画成了食品柜的样子。
此外,通过训练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认知障碍症的发生,因此,陪护人员还会和老人做认知训练,如手指加减法和伤脑筋十三块,以便激活大脑思考活力。
目前,当地有需求的居民可申请入住认知障碍症照护专区,最长可住半年。不过,由于中心床位有限,预约该项服务的老人需要排队,中心将优先认知障碍处于“高危”情况的老人。
嘉定:
“家的书房”
让阅读“不打烊”
上海从来都是一座崇尚阅读的城市。各种规模的图书馆、装修风格独特的网红书店、守候在某个街角的自助借书机……似乎已应有尽有,但为市民提供阅读便利的模式依然层出不穷。
在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有一座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我嘉书房”。正如其名,它坐落于社区,就像自己家的书房一样,市民可以随时前往畅游书海。
嘉定区菊园新区工作人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我嘉书房”于2017年1月8日正式开放,是上海首个以政企合作模式运行的24小时图书馆,其用地得到了上海绿地嘉唐置业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的300余平米的商业用房支持。
记者在 “我嘉书房”看到,与印象中的社区图书馆不同,这里的装修很时尚,“书房”尽头设有咖啡区,提供付费的咖啡和点心。几张中等大小的书桌摆在大大的落地窗边,围成了相对独立的阅读空间;数张长桌摆放于“书房”中央区域,这片的区域更加开放,记者采访时,刚好有几位居民围坐在一张长桌旁讨论着什么;而另一张长桌边坐着一对母子,母亲正在给孩子辅导功课,顺便点了一杯饮料和华夫饼。
如此环境的图书馆,即便放在上海商业区的商场里,也有吸引力。“我嘉书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书房”已经纳入上海图书馆“一卡通”管理系统,使用RFID自助服务技术,有上海图书馆一卡通的市民就可以在“我嘉书房”实现图书阅览、自助借还,自助办证等便捷服务。同时,“我嘉书房”还设有户外空间,如果居民想要办沙龙或主题活动,都可以提出申请。
据悉,菊园“我嘉书房”属菊园新区首创,已注册商标,项目于2017年3月获评2016年度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目前,嘉定区“我嘉书房”已建成开放共30家,涵盖嘉定的购物中心、商业地产、社区等不同居民区域,其中菊园共有绿地天呈、双创街、嘉筱、嘉悦等四个各具特色的“我嘉书房”。
2018年7月,菊园探索尝试了“今天我值日”项目。该项目通过菊园新区社区志愿服务中心项目化统一招聘志愿者的方式进行管理。目前,“今天我值日”项目在双创街、嘉筱、嘉悦三个“我嘉书房”运行,累计吸引了300余位志愿者的参与。
近年来,嘉定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有“最美”之称的嘉定区图书馆,各具特色的12家街镇图书馆分馆,以及218个建在百姓志愿者家庭、村居委、军营、企业、商圈的百姓书社、农家书屋和24小时街区智慧图书馆,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区的图书馆服务网络。
普陀:“智慧菜场”不止告别“杂乱差”
脏乱、腥臭、污水横流……这是不少人印象中的菜市场。不过,近年来,随着有关部门花大力气治理,菜市场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了“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
上海市普陀区有一家“永昌集市”,又被称作 “永昌兰田智慧菜场”,这是上海首个集智能结算支付、线上线下销售、大数据统计、智慧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菜场,依托阿里巴巴大数据优势,通过线上线下运营、第三方智慧监管、大数据分析等众多新技术手段,打造“智能运营+新零售”的创新模式。
同时,“兰田智慧菜场”已经于今年10月1日上线“饿了么”APP,也成为全上海首个线上线下全面打通数字化的“智慧菜场”。
自2017年起,普陀区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实现老百姓生活服务就近、便捷,打造有温度的社区邻里。应居民的需求和呼声,街道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兰田路拓宽方案,全力打造“美丽街区”,永昌菜市场公司决定以此次契机,对市场进行改造提升。
历时一年多的改造,永昌集市于今年7月正式亮相,其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共有摊位36家,经营蔬菜、水产、肉类、粮食制品等居民日常所需品。市场内配置中央空调、智慧电子秤、高清监控。
垃圾的处理工作关乎菜市场的环境卫生状况,菜市场的湿垃圾产量尤其多,为此,该市场引进湿垃圾减量设备,通过物理压缩方式,从源头做好湿垃圾减量工作。
除了传统的集贸市场功能,市场内还引进了便民早餐、熟食等商铺,更好地满足了周边居民的日常需求。
事实上,从承载科技创新重任的中以(上海)创新园创新平台打造,到关乎居民生活质量的菜市场改造,普陀区在打造“智慧城市”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
据了解,在“十四五”期间,普陀区将继续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品质。以提升社区环境和功能为重点,“里子”“面子”同步提升,统筹推进停车、加装电梯、适老和无障碍设施改建等,圆好百姓安居梦。打响“三旧”换“三新”战役,全面完成旧改地块征收和无卫生设施改造,让老百姓告别手拎马桶;到“十四五”中期全面完成非成套住房成套改造;全面完成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力争年内完成剩余的五百万平方米中的一半。
联系人:周小姐,唐先生
手 机:13618719520,13508716087
邮 箱:ynpos@163.com
公 司:昆明澳门贵宾厅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五华区美丽家园美祥格8栋一单元4B